新闻动态

学院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动态 >> 正文

我校牧科院承担的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青藏高原社区饲草增产增效关键技术”项目通过验收

发布日期:2017-05-25    作者:     来源:    点击:

5月18日----20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北京对我校畜牧兽医科学院承担的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青藏高原社区饲草增产增效关键技术”项目进行了会议验收。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青藏高原社区饲草增产增效关键技术”是在十一世班禅大师建议下,由农业部和财政部设立的公益性科研专项。项目旨在通过在藏区八个社区建立具有特殊优势的生态畜牧业示范基地,为青藏高原牧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持,最终形成可模仿、易推广的示范技术。项目实施时间为5年(2012-2016),由畜牧兽医科学院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分别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五个 藏区开展相关工作。

项目实施5年来过程中,在8个社区建立牧草引种、混播试验示范基地并持续开展相关试验,5年的试验结果可为各社区饲草生产提供牧草品种选择指导和栽培管理技术的规范,项目实施中筛选出多个牧草品种及其组合,充实了牧草引种、品种组合应用方面的科研基础,在农牧户中得到大力推广并建植了数千亩的规模型人工草地,在生产中避免了盲目性,为生产推广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对地方实施的多个草原生态、生产发展项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项目示范推广的各项技术得到了农牧民的认可,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对社区内外农牧民及养殖企业发挥了较好的引领作用。通过牧草干草、青贮饲草生产、配送模式的研发,提高了牧草的应用价值,为社区购入的小型拖拉机、割草机、青贮铡草机、揉搓机、裹包青贮机等机械为社区农牧户开展饲草种植、加工提升了效率;自行设计的牧草晾晒、贮存设施受到了农牧户的普遍接受,防灾抗灾饲草基地的建成可缓解社区牲畜冬春饲草料缺乏的现状,建成社区草产品加工示范基地8个,为社区及周边农牧户展示饲草加工和利用的相关技术,将对社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优质饲草料支撑;实现草畜平衡,草原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有利于青藏高原生态治理和草地植被恢复。

项目组在青藏高原五省区八个示范点从优质饲草高产栽培技术、冬春饲草加工利用技术、饲草生产机械配套应用示范、有机肥资源开发与利用、饲草储备与配送模式五个方面开展研究与示范,执行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目前已在八个社区共计建立饲草栽培和管理试验地655亩,建植打贮草基地28325亩,同时,在各社区建立了不同规模的草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形成了25项轻简化技术,4项集约化生产技术,探索和构建了8个社区饲草增产增效模式,共计培养82名藏区专业技术人才和藏族专家,累计培训牧民5762人次,发表文章70篇,已授权专利16项,编写著作和技术手册9部,制定并发布地方标准7项,审定国家和地方牧草品种各1项,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项,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

验收专家组在认真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的汇报,审阅了有关资料,经过充分研究讨论后认为:项目筛选出适合青藏高原不同区域推广应用的一年生优良饲草品种14个,多年生饲草品种15个,一年生、多年生混播饲草组合3个。社区种草面积比项目实施前增加50%,优质牧草产量提高30%以上,亩增效益340元/年;总结出8个各具特色的社区饲草增产增效模式,为青藏高原不同区域饲草增产增效提供了可复制、便于操作的样板。该项目承担单位财务制度健全,已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和研究任务,项目经费支出和预算批复相符,会计核算、档案管理及资产管理规范,资产使用符合相关规定,最终专家组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5月20日,农业部科教司在北京西郊宾馆组织召开了项目成果总结大会,农业部、国家扶贫办、财政部、班禅大师特使等领导,项目五个专项首席专家及各任务点负责人、牧民代表及相关媒体共计140余人参加了大会。畜牧兽医科学院院长刘书杰及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总结大会。会议由农业部科教司刘艳巡视员主持,与会各级领导肯定了项目5年的工作成效。项目通过各族专家学者,各藏区基层干部及牧民同胞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来源:牧科院 责任编辑:李玉平)